抖音最火
百度360必应搜狗本站头条热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门主播 > 正文

主播英文名叫什么,主播英文是什么

DouJia 2023-04-11 10:30 179 浏览

今天给同学们分享主播英文名叫什么的是:精选10篇「人民日报」8月最新满分时评主播英文名叫什么,语文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学习,坚持不懈。

【目录】

1、直来直去不拐弯,他们的生硬表达另有隐情 田卜拉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01

2、“从白天打到黑夜”,山里的“村BA”为什么这么燃主播英文名叫什么?晶微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08

3、“背景很假?”不,是乡村太真!曹怡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0

4、神级纪录片频出,真实何以让人如此“上头” 孟繁哲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5

5、“糖水爷爷”被网暴,莫让自持正义成为伤人武器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6

6、开书店的尽头是直播? 智春丽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9

7、标点符号,该不该“斤斤计较”?闯山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22

8、“比公交车还贵”的共享单车,主播英文名叫什么你会骑么?沈若冲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24

9、有趣、有料、有关爱……今天,好的科普“长”啥样 喻思南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25

10、年轻人返乡种田,是退路还是出路?许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26

【正文】

1、直来直去不拐弯,他们的生硬表达另有隐情 田卜拉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01

前不久,一条“关于外卖员是个聋哑人”的帖子广为传播。一位网友认为聋哑骑手在短信交流中语气不好的小小抱怨,意外收到主播英文名叫什么了很多善意解释,原博主随后表示能够理解与体谅。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并引发关于 “聋哑人士语序和表达不一样”“听障人士没有语气概念”等讨论。今天我们就从这儿聊起。

通过手机打字交流原本就难以准确传达语气,尤其对于习惯手语表达的听障人士而言,用汉字准确传达语态、情绪等信息更显不易。必须看到,汉语和手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 如果说汉语通过有声语言及表意文字等传达思想,那么手语主要根据视觉规律“遣词造句”。从语序上说,汉语的“我想回家”在手语里的顺序是家、回、我想,“没有吃饭”在手语里是吃饭、没有,主谓、动宾、疑问等不一样的使用习惯,使得一些初学汉语的听障人士以手语语序使用汉字词汇,旁人看起来难免觉得有些颠三倒四。

从语气上说,汉语通过听觉表现语气,抑或通过汉字里的吧、啊、哇等语气词传递情绪,而听障人士主要依靠视觉上的表情状态来传达感情。正如一位手语老师分享的例子,汉语里的“是的”“是呢”“是啊”,听障人士打字往往就是一个“是”;汉语里让某人给自己东西,可能蕴含着商量、乞求、命令等多种意思,但听障人士在失去表情及语境时,或许只能孤零零地解读出“给我”二字。虚词的省略,容易给人造成表达生硬的误解。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表达习惯。能否熟练掌握其他语言,关键看熟悉程度。在我们身边,汉语其实类似很多听障人士的第二语言。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训练,确实有不少听障人士可以熟练读写。但对于他们而言,认知的形成必须经历更为坎坷的过程,掌握语言技能尤为不易。反观我们中的很多人,纵然耳聪目明,仍在为学习外语而挠头、为中国式英语的表达而苦恼。做一番换位思考,或许更能理解听障人士学习汉语的困难,更能理解直来直去式表达背后的隐情。

失去听力,不等于失去交流的权利。我国听力残疾者超过两千万人,由于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关注不够等原因,一些听障人士仍然难与他人有效沟通。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隔着口罩无法读清唇语,更加剧了听障人士交流的困难 。对于“无声骑手”而言,没法打电话与店家、顾客沟通,势必要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而在“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中,速度慢了就可能被投诉。减少类似的委屈,让听障群体表达无碍,是让更多残障人士享有人生出彩舞台的题中之义。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信息无障碍旨在使所有人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时下,一些外卖APP推出了听障人士专用版本,帮助骑手编辑常用语,并建议顾客进行文字沟通;有的平台优化路径规划,帮助残障骑手降低配送难度。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汉字、手语互译的聋听交流系统助力听障人士在办事、问诊、咨询等复杂场景中畅行无碍。 这也说明:为更多听障人士装上顺风耳、传声筒,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可小觑。

最好的无障碍设施,是意识无障碍、人心无障碍。在生活中,愿意关爱残障人士的是多数,但不了解他们具体痛点的人可能也为数不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关于听障人士是否有语气的讨论,是一次有益的科普,帮助人们走近这一群体,增加一份理解与体贴。 必须看到,残障人士既不是被社会忽视的“隐形人”,也不是事事被包办的“大熊猫”。更好关爱他们,在设施建设、保证就业等方面夯基固本,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发现自身价值,融入社会大家庭。

有人说:残障人士,不是不能,只是不便。 石家庄外卖小哥刘钊坚信“不能说话,就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每天比别人多跑几小时,一度登上城市单日配送榜第一名;90后听障女孩谭婷定期推出普法短视频,希望为更多人提供法律帮助;上海一家无声咖啡店里,聋人店员做咖啡、装饰壁画,为城市送去更多温暖与感动……他们以奋斗身姿跨越语言障碍,成为点亮“无声世界”的“星星之火”。学习他们自尊自信的品格,更要为他们创造自立自强的条件,才能让文明之风吹拂社会、让更多暖流滋润人心。

这正是:所思所想得互通,此时无声胜有声。

2、“从白天打到黑夜”,山里的“村BA”为什么这么燃?晶微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08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盘乡的一项篮球赛事火了。场上赛况激烈,球员攻防有板有眼;场外热情高涨,球迷围得水泄不通。这场当地村民一年一度的篮球赛,经由短视频火爆全网,网友们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称之为“村BA”。而后,这个“网红球场”迎来重磅赛事——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和决赛。在最后的总决赛上,仅一个直播间里就有超百万网友观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体育比赛“破圈”并不罕见,但是像“村BA”这种“草根”赛事赢得广泛关注的却并不多。提到篮球赛,很多人往往会想到宽敞明亮的场馆、设施齐全的环境、带动氛围的啦啦队,无论如何都与“专业”息息相关。 但是“村BA”的走红,证明篮球也可以“接地气”。赛场没有棚顶,观众敲打矿泉水瓶、铝盆、大镲应援,连奖品都是黄牛、小香羊、小香猪。每一个环节,都让“村BA”散发出极具乡土风格的气息。在这里,篮球不再拘泥于特定的语境,而是下沉到乡村中,以富有本地特色、为当地大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

事实上,篮球在这里拥有着悠久深厚的运动基础。《贵州省志•体育志》记载,早在1906年,位于现今独山县某小学内就“建有篮球场、开展篮球活动”,此后历经各个时期始终长盛不衰;上世纪70年代,活跃于黔东南州的“苗寨女篮”名震省内外。篮球赛也成为当地颇受欢迎的“节目”,一逢开赛,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就会前来观战。在此次比赛所在球场旁,还有一处老场地,后因容纳人数有限、修建新场而被弃用。一老一新的对比下不难看出,大众热爱体育运动,激发体育场地增量建设;体育场地日益增多,进一步推动大众的热情;两者相互促进,形成积极循环,厚植起更为丰富的大众体育土壤。

体育基因需要培育,体育精神需要激发。“村BA”参赛人员大多是22岁至40岁的村民,他们当中——有的在当地务农、做点小本买卖,有的在外务工、回村参加比赛。虽然绝大多数不会扣篮,也很少能做出技惊四座的动作,可这不影响他们参赛的热情。年龄、职业和能力不是“村BA”评判一个人能否当球员的标准,发乎内心地想打球才是。 赛事组织不根据外在条件限制人、参赛球员心怀热爱而战,这是真正的体育精神,是纯粹和本真的体育内涵。2021年某短视频平台推出过一个“年度高光时刻”作品集,身穿围兜的少年在摊位前练习运球,引起广泛关注。这个名叫石学念的篮球少年,正是来自黔东南州。

“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有人曾如此总结良好文化环境对村风民风的影响。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盛。文化的土层深厚,才能让村民更好地扎根其上,寻回更多“乡恋”与“乡愁”,与故土故园产生更牢固的情感联结。正如“村BA”所展示的文化图景: 村里组成篮球队、村民成为拉拉队、村际打起友谊赛,都是在“乡村时空”中增添了一层“文化时空”,把乡村和村民纳入了一个“文化磁场”之中。“村BA”也启示我们,农村文化建设、村风民风滋养,绝非朝夕之功,绝非简单输入,而需要在田野上、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可以是体育,可以是艺术,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舞蹈,可以是文学,可以是一切生长在广袤大地深处的文化的花朵。

截至8月2日,“村BA”比赛暂时告一段落,但这一赛事突破了不少人关于体育赛事的刻板印象,向大家展现体育比赛竟然还能有如此新鲜、灵动、具有生命力的面貌。 它深深扎根在乡土,也深深种进人们的脑海里、融入大家的生活中,搭建起人与人、人与乡村、人与篮球的情感认同,培厚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土层。

这正是:

篮球乡里赛,引众八方来。

若问为何故,皆因太精彩。

3、“背景很假?”不,是乡村太真!曹怡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0

最近,一个在新疆直播卖蜂蜜的小伙子火了。 短视频里,身后是像油画一样安静的山川河流、碧水蓝天,小伙子黝黑的形象与美丽的景色放在一起,显得格外突兀。网友们纷纷打趣:“你这背景太假了!”为了“自证清白”,主播使出浑身解数:下河玩起了“打水漂”,找来友情客串的小伙伴当起“工具人”,还牵出了自己的“工具马”……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

一来一回,互动还在继续。 有网友把他 P进了跳舞的视频中,整齐划一的步伐堪称天外观无缝;有网友把他P到足球场中,踢球射门的一脚竟然有点帅;还有的网友已经不满足于日常的场景,火山、海底、宇宙,甚至二次元虚拟游戏和动画片里,都能看到主播奔跑且毫不违和的身影……与众多二次创作相呼应的是,直播账号的粉丝水涨船高,各个平台的相关视频点击量跃升至几百万,直播间里售卖的当地优质蜂蜜也很快卖断了货。

这并非是第一个被流量击中的乡村短视频博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快速兴起,不少镜头对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间美景,复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乡间劳作,重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乡土人情。从乡村美食达人到乡村生活行家,越来越多的乡村短视频博主找到了“流量密码”, 通过及时性的、非线性的、随意性的呈现方式,记录闲适、自在、慢节奏的乡村生活,在重塑“数字原住民”乡土印象的同时,也唤醒了部分“他乡远行客”的集体回忆。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假背景男孩”在经历了创业失败后来到新疆尉犁县,被这里的秀美风光与乡土人情所治愈。同样,短视频中所呈现的“向往的生活”,也治愈了屏幕前你我的焦虑与怅望。有人说,“ 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我们犹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整个中国的缩影。”古典唯美也好,朴素真实也罢,作为记录和书写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民心灵嬗变的重要媒介, 乡村短视频的意义远不限于田园牧歌的浪漫、岁月静好的抚慰、空中楼阁的想象,而且彰显着悠久传承的生活美学与乡村美学,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展示农村的窗口,也为乡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当前,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令人“上头”的短视频,连接农产品和市场,连接乡村与城市,更发挥着连接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关键作用。 数字时代,短视频平台正逐步成为促进乡村发展的“新农具”,流量则转化为助力乡村增收的“新农资”。在新疆尉犁县,通过“假背景男孩”等人的直播带货,罗布麻蜂蜜单品销量名列全平台第一;从全国的数据来看,2014年至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0.18万亿元增长到2.05万亿元;有直播平台数据显示,去年乡村短视频创作者中54%为返乡创业青年,乡村短视频总获赞量达129亿次,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15倍。

如火如荼的乡村短视频浪潮,让农村更有看头、农民尝到甜头、农业充满盼头。但也要看到,生机勃勃与良莠不齐并存,大量创作者的涌入不可避免会带来内容的同质化,甚至会为博取眼球、骗取流量恶意制造各类伪乡村和猎奇乡村。 “流量就像是一阵风,有风我能轻松点,风过去了我还是会坚持走自己的路,我就希望大家暂时忘掉我,我好继续安心带货。”面对突然的走红,小伙子的回应十分清醒,也让网线另一头那些害怕假、渴望真的网友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数字时代,唯有与时俱进的形态、全面规范的业态,才能拒绝野蛮生长的枝蔓,将乡村短视频博主的个人发展与乡村发展纳入协同进步的路径,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山乡,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一股关键力量。

这正是:

一方屏幕零距离,“播”出山乡新天地。

大好风光美如画,我这背景真不假!

4、神级纪录片频出,真实何以让人如此“上头” 孟繁哲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5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近年来,曾一度小众化的纪录片多次掀起收视热潮。 或探访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或聚焦稀世文物,诠释工匠精神……一部部纪录片相继成为网络“爆款”,与纪录片相关的话题也不时冲上热搜。纪录片的艺术魅力来自何处?什么样的纪录片会受到观众欢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般来说,纪录片以现实生活、客观实存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物真事真景为表现对象,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据统计,2021年我国网络纪录片全年上线377部,比2019年增加了200余部。此外,国产纪录片的题材广度和制作品质也在稳步提升。 从聚焦个体命运,记录歌哭于斯的人间烟火,到关注自然环境,捕捉草木山河的趣味细节,再到深挖历史文化,展示时代变迁的缤纷图景,一部部纪录片就像一个个敏感的触角,通过触碰错综复杂的世界、社会、历史,满足观众的求知欲,也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真实,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相较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历的真实,纪录片带来的真实感更加丰富,也更具美学价值。 画面细节讲究,摄影技术娴熟,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的影音元素,让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注重用声音传递现场感,电锯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修复木器声音、师傅和徒弟交谈的声音与图象结合,将文物修复的现场环境、工作状态和文物修复师的情绪传达给观众。画精、构巧、词美、意深,优质纪录片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让人们在增强审美体验的同时得到信息接受、知识更新和心灵满足。

从创作理念上来说,影视剧故事多为虚构,因此制作者可以发挥想象、大胆设计。但纪录片的情节不能预先编排,人物不能提前设计,生活情境难以预测,有价值的素材稍纵即逝。“ 记录者像一位拾贝人,静静等待生活的海浪把贝壳带上沙滩,一旦发现就迅速捡拾,稍不留意贝壳又被带回大海,无影无踪。”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不只是真实生活的“搬运工”,呈现什么样的真实,传递出创作者的思考。另一方面, 创作者又必须保持对周遭世界的敬畏和对被拍摄者的尊重。可以说, 纪录片是等待的艺术,也是克制的表达。这正是纪录片的独特魅力所在。

不同之处在于,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不断拓展表现形式。 为适应碎片化的传播场景,微纪录片、VR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动画纪录片等新纪录片类型应运而生,以节奏明快、信息密集、放大场景细节等特点打动观众。此外,纪录片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纪录片+综艺”“纪录片+互动体验”等跨界类型。观众通过发送弹幕、二次剪辑等抒发感想,在增强参与感与互动感的同时,丰富了纪录片的内涵。技术更先进、表达更新颖、形式更丰富,当代纪录片适应了年轻观众的文化消费偏好,受到广泛追捧也就不足为奇。

纪录片形式有新有旧,但记录真实的过程同样不易。这种不易,可能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用几年努力换取自然世界几小时的呈现;可能是进入医院病房,奔走大街小巷,冒着生命危险拍下的珍贵抗疫影像;还可能是在拍摄中,用陪伴和沟通打动被拍摄者,使其在摄像机前放下顾虑、打开心扉。观众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线上播放的纪录片,不仅包含着大投入、长周期,更蕴含着创作者的高超水准与艰辛努力。作为一种高强度的精神劳动,纪录片创作需要创作者的情怀和水平,也呼唤观看者的支持和敬意。

我们需要纪录片,既是为了观察世界,更是为了理解自己。记录者的镜头收近一些,就能洞察事物的真相,领略问题的实质;他们的镜头拉远一些,便可阐释历史的演变,描摹时代的图景。纪录片带我们穿过时光,跨越山河,看见生老病死,感受喜怒哀乐。它传递出创作者对“何为真实”这一命题的认识和思考,也鼓励我们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人生的更多可能。

这正是:

画亦精,声也美,艺术表达更丰富。

身未动,心已远,居家可行万里路。

5、“糖水爷爷”被网暴,莫让自持正义成为伤人武器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6

前不久,武汉一位街边卖糖水的老人意外走红。“2元无限续杯,17年如一日”的坚守,令无数人为之感动。然而,无端的网络暴力搅乱了“糖水爷爷”一家的正常生活。时下,“糖水爷爷”已不再出摊,留下字条表示“想安静地生活”,并打算回到老家。原本是众人点赞的好事,因何成了“人走茶凉”的憾事。今天,我们就从这儿聊起。

在网红饮料层出、“食物刺客”来袭的市场上,2元随便喝、多年不涨价的绿豆汤、银耳汤,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价廉物美的期待,在酷暑之中给人带来凉意。尤其是标牌上“喝开水不要钱”“老人喝水不要钱”等质朴言语,更体现了老人回报社会、方便邻里的善意,在利益至上的乱象中不盲目迎合,为社会注入了暖流。正因如此,“糖水爷爷”被迫关门,尤其令人不舍与痛心。

有人说:恶语喧哗,好人退却。17年风雨无阻的糖水摊,没有倒在经营压力下,却倒在了网络暴力前。纵观那些网络言语,从“食材不干净”的无端质疑,到“孙子是自闭症”“子孙不孝、无依无靠”的恶意造谣,经相关媒体证实,确属无中生有。 锃亮的锅盆、群众的口碑,已经为糖水品质做出最好的回应。但发生迅速、声浪巨大的网络暴力,往往能让虚拟世界的无端恶意,在现实世界酿成恶果。键盘侠的凭空捏造,既伤害了“糖水爷爷”和家人,也伤害了社会公众的心。

据研究,网暴的始作俑者往往并非为非作歹的恶人,而是平凡普通的个体,其言行初衷也未必刻意攻击他人,甚至还怀揣着仗义执言的“一腔正义”。在对“糖水爷爷”的指摘中,因为老人未戴口罩和手套就判定食材不干净、会吃坏肚子的人,不少都出于这样的道德义愤。问题在于,占据食品安全的立场,是否就能随意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未经证实的猜想,是否应该脱口而出并“无脑转发”?从看似合理的出发点,到毁人生活的结果,事实证明:并非所有良好意愿都会导致良好结果,不负责任的正义感更会造成无穷无尽的伤害。

正如老人表示,9万人都说不卫生不干净,我心里像插把刀一样。的确,互联网的去抑制效应使一些人忽视社会约束,躲在马甲里肆无忌惮,尤其当所见内容与个人标准有所出入时便大兴问罪之师;而互联网的群体效应使一些人在盲目从众、随大流站队中忘却是非判断,在转发跟评中对无辜者发起攻击。网络暴力这头狰狞咆哮的巨兽一旦出笼,就可能失去控制,不断放大语言的破坏性和杀伤力,哪怕这种伤害非你所愿。

“糖水爷爷”以17年的坚守,为世道人心注入正能量,让更多人荡起“善的涟漪”,正是这一故事的最大价值。退一步说,即便老人在操作流程上不够规范,网友也不妨多一些共情和理解,或通过求证核实、私下提醒等建设性方式帮助糖水摊经营得更好,共同守护好这份温情。 让“糖水爷爷”吞下网暴苦果,绝非公众所愿,这伤害的是人心,辜负的是善良,难以修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信任。

从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到寻亲男孩刘学州**,一次次网络暴力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网络空间不是法外空间,匿名性更不是对肆意妄为的掩护。治理网络暴力,需要重拳出击。回到自身,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暴的受害者,也可能在冲动中成为网暴的施暴者。他人的行为,自有道德法律加以约束,而不应该任由自己审判和处置。一旦自持正义超过理性,合理讨论越过界限,就可能伤及无辜。 身为“网络公民”,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话负责。即便是正确的出发点,也应谨言慎行;如果拿捏不准,在按下回车键之前不妨先想一想,即将发送的这句话,如果是在面对面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是对自己的亲友,还会如此轻易说出口吗?那一刻,答案已在人心中。

这正是:

网络空间有界限,理性思考再发言。

屏幕之前皆人心,勿让言语成利剑。

6、开书店的尽头是直播?智春丽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9

你在各大电商平台的购物车里,除了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是否也有几本精心挑选的书呢?这些书籍进入你视野的原因多种多样,也许来自图书馆的新书展台,也许是实体书店的畅销榜单,也许你只是碰巧刷到了一个卖书的直播间,短短几十秒,一键下了单。

在“万物皆可直播”的当下,书也不例外。此前我们曾聊过的知识主播董宇辉,就凭借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直播间屡屡创下图书销售纪录。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加入卖书直播的,除了电商平台、头部主播,还有很多出版机构和实体书店。的确,在网购平台和新冠疫情的夹击下,火爆一时的网红书店有的已经撤店关门,很多实体书店面临经营困境。实体书店如何寻找经营模式?直播会成为实体书店的转型之路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苏东坡一生三次被贬依然坦然面对,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读《资治通鉴》,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职场自我提升指南…… 走进各类图书直播间,就像走进了“有声”大卖场。主播借助超强表现力和精准文案,抓住用户需求、唤起粉丝共鸣、完成销售转化。从体验上看,相比实体书店安静的氛围,直播间更像热闹的集市。 前者是慢慢翻开书页浏览,后者则是信息流快速驶过;前者以慢为美,后者唯快不破。一静一动、一慢一快,虽然最终指向同样的消费行为,但过程体验大不相同。逛书店更像随缘的偶遇,直播买书则是精准营销之下的需求转化。

我们所处时代的最大变化之一,便是媒介环境的变化。 实体书店拥抱直播,正是传播方式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或许你已经不太记得最近一次走进实体书店是什么时候,但你肯定不会否认最近一次刷手机就发生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前。手指滑动,无远弗届,我们将信息高速公路踩在脚下狂奔。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平均每天超过4小时。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直播间买零食、买美妆、买外观服甚至是买汽车,都愈发司空见惯,买书又何尝不可?毕竟,流量背后是需求,既然阅读的需求一直都在,那么潜在的读者在哪里,实体书店的触角就不妨伸向哪里。

实体书店拥抱直播,也是对读书价值的重新发掘。从传播介质来看,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纸质书一直都是人类传播知识的主要形式。完整的目录、严谨的注释、更新的版本,使纸质书成为深阅读的代名词。移动互联网普及后,流量入口争夺愈发激烈,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静下心读完一本书变得不那么容易。一些实体书店通过探索诸如“超级书店+综合业态”等新模式吸引人气,但效果仍有待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冷门图书在直播间卖成爆款,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不是人们不再需要纸质书,而是人与书的连接方式需要发生变化。正如一名书店从业者所说:能长期驻足于直播间的用户,大多是有深度阅读习惯的读者,他们的需求是和爱书人产生共鸣,找到真正值得读的宝藏好书。这也为实体书店提供了新的发展启示。

有人担心:直播卖书会不会替代实体书店? 从现有情况看,与其说直播卖书和实体书店相互替代,倒不如说它们互补共生。直播平台作为新的信息连接方式,为实体书店重塑经营模式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围绕用户需求,图书出版业全链条正在与直播形成更广泛的连接。比如,专业实体书店牵手出版社推出专场直播,作家与主播跨屏联动,图书编辑从后台走到前台与读者交流,等等。 作为人与书相遇的地方,书店越能将出版人与爱书人凝聚到一起,就越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直播卖书,同样如此。

当然,图书毕竟是特殊商品,需要图书直播从业者在积累内功上下苦功夫。 徒有营销技巧,失了知识内涵,便是本末倒置,难以行稳致远。而在直播间下单的读者们,得了浅阅读的便利,也别忘了抽时间来一次深阅读。否则,“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的痛,或许将始终萦绕心头。

这正是:

书山无涯,直播开路。

欲得宝藏,好书完读。

7、标点符号,该不该“斤斤计较”?闯山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22

近日,有文学刊物发出公告: 此后,投稿者务必用对冒号、双引号,否则不予采用。不长的文字还附上例句,可谓苦口婆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汉语的表达规范。

两三行的公告里,竟然放着两个叹号。一群“咬牙切齿”的老编辑形象,浮现在读者眼前。同样是“爬格子”的,评论君深知面对低级笔误时那种难以抑制的烦躁。果不其然,刊物编辑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杂志社这边改稿子改不过来了……不加双引号会让校对很为难,也影响效率”。 作者逞一时之快,随便敲入文字,编辑逐字逐句修改,用稿也快不起来,最终双双陷入诡异的“效率悖论”:时间耽误了不少,却做了一番无用功。

投稿文学刊物,要有起码的文学素养,这恐怕没什么好说的。但有人问,语音输入方兴未艾、九键键盘已成主流,如此严苛地对待标点符号,会不会太刻板了? 对此,我们至少可以引申出两个命题:其一,标点符号是否那么重要?其二,标点符号是否也要因时而变?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现代汉语成熟之前,标点并不常用。古文里的“句读”,往往只标示朗读节奏,不指涉复杂的文本关系。清末,同文馆学生张德彝率先将西文标点引入中国,白话文运动中逐渐形成以12种标点为基底的标点习惯。新中国成立后,规范的标点符号与“推普”“扫盲”一起,让中国人的表达更加晓畅自如。今天,只要翻到《现代汉语词典》的最后,便能看到详尽的使用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 让白话文提升表达效率、改进表达精度,标点的作用不容小觑。由此便不难理解,用对标点对于彰显汉语之美、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当然,表达也应是动态的、社会的、具体的。当手机电脑成为第一终端,诞生于毛笔钢笔并行时代的标点符号,是否也应与时俱进? 对此,在规范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更坦诚、开放一点。波浪线表示小小的喜悦、半个括号暗示实际想法、表情包传递直接的情绪……互联网上,灵活、生动、新兴的符号层出不穷,换个角度看也是更丰富、更微妙也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表达方式。日用而不觉的“准标点”能否成为通行的“新标点”,恐怕还需经受时光淘洗、大众检验。毕竟,汉语言文字的强大生命力来自兼收并蓄。在互联网的海洋里,有太多的新词、热梗、符号潮起潮落,有的被更恰切的表达取代,有的因岁月冲刷逐渐淡出……相对于漫长的汉语言文字演变发展史而言,这一切都来得太过于急骤而短暂。

“多少钱”不要再说“多少米”、“直播间”不必讳称“啵啵间”……日前,有互联网平台在鼓励规范表达上亮明态度,为“好好说话”做了表率。教育部前不久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也表示,对规范汉字标准需慎重,但语文辞书也会删旧补新,为汉语葆有时代性定了调子。 事实上,正是规范与演变这两股力量的驰而不息,才共同汇聚出奔涌不止的语言之河。

如何对待标点符号、怎样避免错字别字,在快节奏的日常表达中或许没那么紧迫。 但对站在语言之河上游的作家、把守“水质”关卡的编辑而言,严格、谨慎甚至稍有刻板,在个性张扬、莫衷一是的表达环境中不可或缺,又弥足珍贵。

这正是:

古有因一字拈断数茎须,传诵至今。

主播英文名叫什么,主播英文是什么

今人为片语何妨再斟酌,无愧于心。

8、“比公交车还贵”的共享单车,你会骑么?沈若冲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24

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单车涨价引发了不小讨论。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布涨价,其中某平台的骑行卡涨幅在40%到50%之间,原先30天卡由25元调整为35元。虽然折合下来每天也就多付几毛钱,但对不少刚需用户和深度用户来说,精打细算的生活账本上无疑要增加一笔支出了。今晚,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事情。

事实上对于共享单车涨价,用户早有心理预期。 几年前烧钱补贴的“彩虹大战”,留下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地铁口为数不多的停车区域,早已经被瓜分殆尽。共享单车走过了快速扩张阶段,经历了“公地悲剧”的讨论,而随着市场格局的逐渐定型,必然要寻求更加实际的发展模式。正因如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不再打价格战,回归理性的竞争,也是一个好事。”但涨价总归不是个喜闻乐见的消息,互联网讨论中不乏质疑之声。有人直呼“骑行一小时比公交车还贵,骑不起”,有网友支招“加点钱买个自行车不香吗”,也有不少人吐槽“服务质量、骑行体验没有跟上涨价的速度”。

其实单从涨价幅度来看似乎并不大,对骑行成本的影响不至于达到“骑不起”的程度。即便是价格敏感的群体,如果没有更好解决通勤“最后一公里”的办法,共享单车该骑还得骑。互联网上的讨论、质疑,实际上传递出公众的一些情绪、反映出一些担忧。在人们朴素认知中,天天喊着亏损严重、经营困难,为何巨头们却不断扩大投放比例、在烧钱上趋之若鹜?平台经营者是最精明的,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此前利用资本优势培养用户习惯,再通过不断涨价收割用户,并非没有先例。美其名曰:资本玩法。这种屡试不爽的套路,结结实实给消费者上了一课:当初抢券薅羊毛多疯狂,现在平台议价权就有多强;当初补贴大战多热闹,现在潮退之后就有多现实。

公众的担忧不无道理。对于熟谙市场运作的企业来说,涨价总能找到无数个理由:硬件和运维成本增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软件系统升级……但持续上涨何时是个头?难不成真的要涨到“骑不起”的程度?对于一个高损耗、高运维成本、持续亏损的行业来说,通过涨价自救也不是长久之计,总揪着消费者霍霍治标不治本。 随着共享单车由增量争夺转入存量竞争中,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开展精细化运营势在必行。现实中,定位有问题、瞎扣调度费等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上下班高峰期一车难求,为了找一个停车点兜兜转转。相比较价格上涨带来的吐槽,能不能有效提升骑行质量、改善体验,直接影响着“骑与不骑”的选择,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公众对共享单车涨价的讨论,也是对定价权本身的讨论。市场交易,虽然说遵循“你情我愿”的原则,但公平是底线、诚信是红线。 从一根雪糕卖到六七十块钱催生网络热词“雪糕刺客”,到“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登上热搜,再到共享单车涨价带来的讨论,人们对价格的关注,并不单纯因为对“涨了几块钱”变得更敏感,也是思考在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有没有选择的空间、有没有得到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共享单车这样的行业,服务的是数亿用户、解决的是刚性需求、利用了大量公共资源,定价是不是完全企业说了算,即便涨价该不该有相应的程序? 值得探讨。消费者权利意识也在增强,如果抱有“割韭菜”的心态、套路消费者的做法,留下的将不仅是“吃相难看”的评价,也会让创新价值大打折扣。

这正是:

共享热潮退,行业理性回。

涨价不治本,精细是正轨。

9、有趣、有料、有关爱……今天,好的科普“长”啥样 喻思南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25

有人说,我们迈入了终生学习的时代。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对知识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出科普的旺盛需求。不久前,《“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公布,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6项将重点实施的任务,为科普事业勾勒出一张蓝图。好的科普到底“长”啥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回望这些年,与互联网的融合碰撞,深刻改变了科普的传播方式和生态。 从网络专栏到个人公众号,从短视频到直播,一台手机、一个平台、一个账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转身便成为科普达人,通达成千上万的网民。科普创造者多起来,科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不难发现,一些科普受欢迎的共性在于,他们都以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知识,让科普变得生动有趣。 70多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被网友亲切地称呼她为“吴姥姥”。她用竹扫帚、大铁锅、气球等物品,展示深奥的科学原理,收获了百万粉丝关注;中科院物理所团队结合社会热点开聊,设计巧妙的小实验“正经玩”,把科普做“出圈”。“科学原来如此可爱”“看完也想当科学家”,网友的心声背后,是一颗颗科学好奇心的苏醒。

让科普变得有趣,不仅是表达方式的变化,更是科普传播理念的转型。从公众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我想说什么,摒弃过去以我为主的灌输和说教,以平等的视角做知识分享、经验共享,让高质量的科普春风化雨,深入人心,这是互联网时代“好”科普的基本特征。 科普,传递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有趣,也是培育科学思维的要求使然。从日常生活入手解答疑问,增加科普的趣味性,才能吸引更多青少年主动了解科学、爱上科学。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枯燥的公式、复杂的推演,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数字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科普更便利的另一面,则是内容的纷繁复杂,也为形形**“科学流言”提供了更多渠道。 一些看上去就不靠谱的“科学流言”,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可曾记得,网络上谣传的“**西瓜”,导致一些地方的优质农产品滞销;有的“民间偏方”,让一些老年人误入养生歧途。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流言,既要精准辟谣,也要主动出击,以权威声音补位,构建起抵御“科学流言”的有效屏障。

信息爆炸,高质量的内容尤为珍贵,科普创造同样如此。让权威的、有料的声音及时抵达更多人,不只是提高“科学流言”的免疫力,更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专业人士的及时答疑释惑,帮助人们理性认识病毒,为科学防疫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当前,从保障好舌尖上的食品安全,到推广防灾减灾方法,再到解析“双碳”、5G、干细胞等社会热点,都需要更加有料的科普来助力。

让更多人共享科技发展的成果,是科普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我们这么一个幅员辽阔,发展水平高低不等的国家来说,好的科普既要面向大多数,也需在补短板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国科普资源加大了向农村、基层倾斜的力度。 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成农村中学科技馆1112所。1700多辆科普大篷车常年跑在田间地头,它们是校园里的小型“科技馆”,也是农田边的“流动技术服务站”,播撒下知识的种子,让科学梦想托起明天的希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的是科普形式,不变的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这一价值底色,便是好的科普生长的方向。

这正是:

好玩科学,

有趣科普。

10、年轻人返乡种田,是退路还是出路?许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26

最近,不少年轻人在网上讲述自己离开城市、返乡入乡的故事。他们正在经历的乡村生活,有夕阳好看、雨声好听的诗情画意,也有劳作辛苦、生活孤独的烦闷惆怅。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对于在乡村生活创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是退路还是出路?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整洁的村屋,明媚的光线,慵懒的黄狗,烂漫的野花,造型上写满惬意自如的年轻人面对镜头,忙碌时种田养蜂、采茶挖笋、煮饭烧菜、染布制陶,闲暇时吃西瓜、听蝉鸣、吹山风、数星星。在短视频平台上,乡村生活主题从冷门到热门,从沉寂到火爆。因为背景风光太美而被调侃P图的“假背景男孩”、一票难求的“村BA”篮球赛、一砖一瓦亲手打造的梦想小屋,频频“出圈”的乡村生活,让不少年轻人通过互联网的窗口增进对乡村的了解,满怀憧憬,希望在此间过上“向往的生活”。

有的人在乡村寻找退路,或是把这里当作疗愈身心的港湾,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压力,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极目远眺漫山的翠色,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缓慢节奏中收获放松和平和;或是把这里当作亲近自然陶冶情操的学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踏实和满足。 有的人在乡村发现出路,把这里当作干事创业的舞台,搞种养殖、拍短视频、开展直播带货,在广袤的土地收获宝贵的青春体验;不仅如此,根据综合测算,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平均可吸纳6到7个农民稳定就业,17个灵活就业,年轻人不仅能实现个人的追求,还能带动村民们就业致富。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乐于返乡入乡?一方面离不开厚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之中,对田园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文人墨客笔下,乡村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闲适,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泊,也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热闹;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也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自然美景。田园牧歌的浪漫,“莼鲈之思”的呼唤,恬静美好的乡村生活自有一种穿越古今的强烈吸引力。

先有美丽的乡村,才有向往的生活;有了乡村的振兴,就有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入乡,折射出这些年发生的山乡巨变,彻底改变了乡村的落后面貌。 曾经世世代代靠手扒岩石出行的深山村寨,如今修通了盘山路,架起了铁索桥,“行路难”问题得到解决;曾经“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瘠之地,如今因地制宜找到特色产业,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曾经炸山采石粉尘漫天、村民连窗户都不敢开的村庄,如今从“卖石头”转为“卖风景”,重现秀丽的山川;曾经“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村庄,如今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产业、教育、医疗、生态、文化,乡村方方面面的改善越来越多,让一些曾经极力跳出农门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又主动回到家乡。

乡村总是张开温柔的臂弯,包容来到这里的年轻人。无论是寻找退路还是出路,只要心里有目标和方向,人们总能在乡村治愈焦虑、坚定信心,磨炼意志、增强本领,实现价值、收获成长。但不能否认,目前的乡村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便,对很多人来说有许多必须从头学起的知识和技能,也将面临观念和习惯的转变。 习惯叫外卖的人,在这里要亲手操持一日三餐;曾经五谷不分的人,要从头学习各种农业知识,也要面对来自自然和市场的风险挑战;喜欢说走就走、来去自由的人,将在这里深刻理解费孝通先生所说,“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在返乡入乡之前,还有许多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确认自己能否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能否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把乡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纵横数千里的地理差异,造就了中国天南地北独具特色的60万个村庄。每一个乡村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村里的每一个年轻人也都将书写精彩而独特的人生故事。

这正是:

白云深处有村庄,青山脚下耕织忙。

莫问客人从何来,此心安处是吾乡。

素材 积累|北大中文系学霸都在背,这些超美句子作文用上50+! 2022-09-03

作文 素材 | 2022重庆山火作文 素材 、范文、试题、解析、视频、金句、角度…… 2022-09-01

素材 | 《读者》30年最佳卷首语10篇,篇篇经典! 2022-08-31

作文 素材 | 2023届高三最新名校摸底模考优秀作文!涵盖超热作文主题~ 2022-08-30

素材 | 57分和38分的作文标题,究竟有什么区别? 2022-08-29

作文 素材 | 人民日报50个时评短句作文 素材 2022-08-28

▍编辑:子不语▍标签:作文 写作技巧▍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

相关推荐

搜狗输入法智能帮写(搜狗输入法智能帮写怎么设置)

手写稿怎么扫描成电子版搜狗输入法智能帮写?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存我们的文档搜狗输入法智能帮写,不管是手写还是印刷的纸质文档,转换成电子版无疑是一种好的办法,这样也方便我们对文件进行归类整理。如果我们的手...

ai写论文的网站推荐,ai写论文的网站
ai写论文的网站推荐,ai写论文的网站

可以下载一款iOS平台ai写论文的网站的AI文案宝这款软件ai写论文的网站,这款软件功能非常齐全ai写论文的网站,写文章,写论文,写周报,写营销文章,爆款文案,...

2023-11-01 04:30 DouJia

文案智能ai改写工具,文案改写神器免费
文案智能ai改写工具,文案改写神器免费

随着AI技术文案智能ai改写工具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文案智能ai改写工具,越来越多文案智能ai改写工具的企业开始尝试使用AI写营销文案。其中,搭画快写AI平台是一款...

2023-11-01 02:30 DouJia

文案生成器免费(广告文案生成器免费)
文案生成器免费(广告文案生成器免费)

1、豆拍文案设计助手文章生成器软件还可以帮用户自动免费的过滤掉各种敏感的词汇大家快来下载豆拍文案设计助手app豆拍文案设计助手评价立即下载3印章生成器印章生成器...

2023-10-31 22:30 DouJia

英语作文生成器,自动英语作文生成器
英语作文生成器,自动英语作文生成器

此前科大讯飞的最高价旗舰学习机为2021年推出的T10英语作文生成器,定价6999元。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曾在当时强调,T10开启了“人工智能学习机的全新时代”...

2023-10-31 20:30 DouJia

中国诗词自动生成器,诗词自动生成器在线生成
中国诗词自动生成器,诗词自动生成器在线生成

1、有练字大师这是一款可以自动生成字帖的软件中国诗词自动生成器,该软件支持生成行书楷书钢笔等首先打开字帖在线生成小程序主界面中国诗词自动生成器,点击进入其次在字...

2023-10-31 16:30 DouJia

搜狗ai写作助手app下载,搜狗ai写作助手
搜狗ai写作助手app下载,搜狗ai写作助手

1、在应用程序里面,搜索就可以下载安装搜狗ai写作助手了1在输入界面,点击输入框,在弹出搜狗ai写作助手的输入法中开启ai写作助手2选择ai帮写3按照提示写一些...

2023-10-31 14:30 DouJia

百度写作ai,百度写作ai在哪
百度写作ai,百度写作ai在哪

AI写作·无需文学造诣百度写作ai,轻松创作·AI写作宝可在线进行AI写作点击按钮进入AI写作界面提供多种写作类型可设置文章内容生成类型文章长度可对内...

2023-10-31 12:30 DouJia

网络小说生成器手机版(网络小说生成器手机版下载)
网络小说生成器手机版(网络小说生成器手机版下载)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网络小说生成器手机版,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项引人瞩目的技术就是ai写作。这个技术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纸笔,也不必绞尽脑汁去...

2023-10-31 10:30 DouJia

ai免费版如何下载,ai免费软件安装
ai免费版如何下载,ai免费软件安装

1如图,在打开ai免费软件安装的页面左上角找到IllustratorCC2019,右键,选择压缩解压,然后在打开的二级菜单中,点击提取到“Illustrat...

2023-10-31 08:30 DouJia

aii文章生成器,aii文章生成器生成文章复制到哪里了
aii文章生成器,aii文章生成器生成文章复制到哪里了

3AII文章生成器这是一款免费的AI智能文章生成平台,输入关键词,可以一键自动生成相关的文章最大的优点,就是免费aii文章生成器!4阿里妈;天辰伪原创天辰A...

2023-10-31 06:30 DouJia

jasperai写作,jasper studio教程
jasperai写作,jasper studio教程

1、jasperaiCopyai优化拷贝采的文章或博客是一款AI文本生成工具,能够在线生成各种类型的文字内容,包括文章邮件产品描述社交媒体标签文章标题等平...

2023-10-31 02:30 DouJia